金氏渊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研究 > 金氏渊源

土默特蒙古金姓的由来

土默特蒙古金姓是如何从孛儿只斤演变而来的?根据史料记载的一些线索并结合金氏先人的口传,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以名为姓
北元时期,以阿勒坦汗为首的蒙古右翼三万户的统治者们身处蒙明关系的最前沿,特别是隆庆五年(1571年)蒙明双方达成互市协议后,右翼三尤户蒙古与明朝的交往日渐频繁。出于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学习汉语文就成为右翼三万户统治者们必然的要求。据《万历武功录》载:“虏酋虽习番经字,不识文艺,每与督臣书札,皆出汉人手,多为群奸所波荡,往往书辞以口传背驰,以故不吊凭。”因此,阿勒坦汗“乃请译者与习胡字者参伍得传习书写,以便为表。于是戎部咨四夷邸,遣鞑靼译者丛文光诣制使所……文光所携字谱、忠孝经皆番字……而光乃日与诸虏传受番文,校对字意,讲忠孝大义,令那吉、摆腰习字”。应该注意的是,当时学习汉语文的仅仅限于右翼蒙古上层统治者中的少数人,并且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清朝晚期,随着汉族农民的不断涌入土默特地区,土默特地区开始了汉化过程。部分台吉,也就是作为土默特金姓蒙古人的先人们便把先祖的“阿勒坦”汗的名字汉译为“金”后作为自己的汉式姓氏。以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是蒙古人取姓氏的传统习俗之一。阿勒坦汗乃土默特金姓蒙古人的得姓之祖。
二、以“国”(兀鲁思)为姓
位于呼和浩特市以西的美岱召集是蒙古土默特万户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镶嵌于美岱召泰和门上的石匾铭文:元后敕封顺义王俺答呵嫡孙钦升龙虎将军天成台吉妻七庆大义好五兰妣吉誓愿虔诚敬赖三宝选择吉地宝丰山起盖灵觉寺泰和门不满一月工城圆备神力助造非人所为也。
皇图巩固 帝道咸宁 万民乐业 四海澄清
大明金国丙午戊戌月己巳日庚午时建木作温伸石匠郭江。
显然,铭文落款中的“金国”指的就是蒙古土默特万户。此外,原立于呼和浩特市城东苏木沁村堡子庙的碑文(藏文)中也有关于“金国”称谓的记载。此碑是当时村民为称赞阿勒坦汗裔摆腰台吉之功德,集赀于辛巳年蒙历五月初一所立,碑文中记载:
村有金朝后裔台吉名摆腰者,素信喇嘛黄教,全家父母妻子无不为佛徒,其奉佛虔诚,人所不及。
这段碑文中的“金朝”则进一步印证了“金国”(金朝)就是对阿勒坦汗及其后裔所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称谓。事实上,不仅土默特蒙古人自己称土默特万户为“金国”(金朝),明朝同样也把阿勒坦汗统治下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称为“金国”。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九月,阿勒坦汗的爱孙把汉那吉与阿勒坦汗发生矛盾,负气投明。十月,阿勒坦汗闻讯于西征途中返回,率军索孙,兵临大同城下。
《万历武功录》记载:边吏曰:
寇深矣,其若之何。逢时曰:彼幸索我急,此天所以赞我也,乃遣使金国。
“遣使金国”中的“金国”指的就是阿勒坦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在君国子民的封建社会,国即是国家,家即是国。分封给阿勒坦汗的土默特万户(兀鲁思)就是阿勒坦汗的家天下。因“阿勒坦”汉译为“金”,所以“金国”(金朝阳之“金”无疑是源于阿勒坦汗中字的汉译。所谓“金国”就是“阿勒坦汗的国家”之意。土默特万户(兀鲁思)被称为“金国”便是因此。阿勒坦汗后裔以国为姓,也是蒙古人取姓氏的传统习俗之一。
上述记载,充分证明“金国”就是土默特蒙古人和明朝双方对阿勒坦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共同称谓。这一称谓伴随着阿勒坦汗及其后裔所统领的土默特万户的兴衰,沿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那么土默特蒙古金姓是何时由孛儿只斤氏演变为金姓的?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译者丛文光“携字谱、忠孝经”作为教科书,“乃日与虏传授番文,校对字意,讲忠孝大义”。这样阿勒坦汗的子孙把汗那吉、摆腰台吉等在学习汉语文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民族的姓氏文化。
笔者在考证中还发现,东西土默特老辈金姓蒙古人大部分都有蒙汉两个名字,而取汉式姓名时,都有按字谱取名的现象,而且所排字谱都相同。由此可见,早在部分金氏先人迁至东土默特之前,就已在金氏家族中取金为汉姓绘有字谱了。东西土默特金姓蒙古人的关系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东土默特金氏先人留下的一些口传:“东土默特的金姓蒙古人是从归化城迁来的,与西土默特金姓蒙古人是同宗”,“金姓蒙古人的祖上是台吉”,“金姓蒙古人之间不得通婚”。他们还说:“祖上在归化城居住时,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房顶上可清楚地看到南边的一座大土堆(昭君墓)。等;西土默特金姓老人也有相似的口传,如:“东西土默特金姓蒙古人为一家”,“早年金姓蒙古人在土默特原有十三门子,后往东、往北迁走了几门子”。
根据上述两地相互印证的口传,可以确定东西土默特金姓蒙古人是同祖同宗,他们均系阿勒坦汗的后裔。而且也说明东土默特金姓蒙古人的根就在归化城土默特。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文字资料来看,土默特蒙古金姓始见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
上文提到的契约中从咸丰元年开始(均用汉文书写)频频出现诸如“金贵因差事紧急……”、“金三太子太子金玉、金宝、金贵、金印”、“金氏子金玉、金宝、金贵、金印”等冠以“金”姓的姓名誉“金三太太”、“金氏”即契约中“台吉凌丹嘎兰达”的孙媳,骁骑校三皇宝”之妻)。可见,金氏家族最晚在150年前的咸丰元年就已经在正式场合(如签约)中使用汉式姓氏并明确冠以“金”姓了。
那么,土默特金姓蒙古人作为阿勒坦汗的后裔,身为蒙古贵族,家境殷实,本应子嗣众多,人丁兴旺,相关资料应该很多,但为何事实却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土默特蒙古在明末清初以后,曾多次遭受大的劫难。如: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年)满洲皇太极“烧绝板升”;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年),后金以莫须有的“谋叛罪”将阿勒坦汗五世孙、归化城土默特首领俄木布削掉王爵,贬为庶人。“俄木布之失爵,实被诬而非其罪”。
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金丹道武装教匪对东土默特地区烧杀劫掠,使“全城和全县幸免于死的人寥寥无几,据说已不止十室九空了。几百里方圆之内,房舍荡然,血流遍野”。清朝、北洋军阀、日伪、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土默特蒙古人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造成土默特蒙古人地权丧生,生活贫困,人口锐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迅速沦失;再加上“文革”十年浩劫,使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历史文献遭到严重破坏和毁损。因此,有些阿勒坦汗的后裔虽然还保留着一些口传,但能证明自己确系为孛儿只斤氏阿勒坦后裔的文字资料已属凤毛麟角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土默特蒙古金氏家族作为阿勒坦汗后裔,在采用汉式姓氏时,是以蒙古人传统的取姓氏的习俗,即以先祖阿勒坦汗的名字为姓氏或是以阿勒坦汗的名字冠名的金国为姓氏的。土默特蒙古金姓是与孛儿只斤氏一脉相承的,是由孛儿只斤氏派生出的姓氏。至于是阿勒坦汗的哪一支系取“金”为姓,东迁的金氏先人又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从归化城土默特迁到东土默特的则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节选自《蒙古学信息》2003年01期金凤 金晨光《土默特蒙古金姓考